查看原文
其他

隈研吾:大地是建筑的最终归宿

HND DESIGN 2019-12-01


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事务所。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


隈研吾


隈研吾并不认同“以工整为美”的建筑理念,而是开创了自己的“放弃美学”。他的建筑贴近自然,作为日本第四代建筑师的领军人物,他更强调“木与绿”的理念,他曾说过“建筑物最终的归宿必定是大地”,这种“放弃美学”的概念,让他的建筑作品始终散发着隈研吾式的光芒。


一、北京·竹屋


这座建筑叫“竹屋”。按照传统做建筑,首先要做“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但这座建筑是建在一条山沟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 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用竹子包起来,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长城又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为了避免两个文明的冲突所以建立起了长城;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消除敌意,世界才能和平,才能向前发展。




二、杭州·中国民艺博物馆


建筑师隈研吾作品,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利用山坡地形,打造一个具有非常浓厚乡村气息的艺术建筑。屋面的灰瓦,来自当地非常原始的建筑材料,丰富的光影,形成唯美的生态乡村画。起伏的屋顶,不同的角度看,仿佛一个个小山坡,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林形成非常和谐的生态景象。最让人激动的是,隈研吾竟然用灰瓦来作墙面装饰材料,通过钢丝编织而成的网,一块块的灰瓦与钢丝网形成非常柔和的半通透墙面,阳光流泻,进入室内,不同的时段,会有不一样的世界。


这座众人瞩目已久的博物馆,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茶田,隐没在自然风光优美的山间。与刚刚完成的建造相比,现在的民艺馆的整体建筑,似乎慢慢褪去了一种新建筑的气质,在那犹如徽派建筑的倾斜屋檐和那些从附近农家收集来的青砖黛瓦之间,青苔和野草的自由生长,让这座建筑与这半山腰间的自然景致结合地更加紧密。




三、东京·桃花源别墅


位于东京城郊外有一处被大自然环绕的园林宅邸,坐拥山崖而面向海岸,占地面积5300平米建筑内部750平米,是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的杰作,用一砖一瓦打造出的世外桃源。


房屋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业主在十五年前买下,虽然想维持原貌保留历史感,但因为房屋破旧于是决定重建。建筑内共有8间卧室和客房,还有各种的配套设置如日式温泉、桑拿房、游泳池等。整一片宅邸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空间,每一个区域虽然功能不尽相同但是其装饰布置都切合周围的环境,营造出自然而舒适的氛围。







四、日本·莲花别墅


一个临静水、在深山的房子。我在房子和河流中间注入清水,种上莲花,从而使得这个居所藉由莲花表达它的存在,通向河流,并继续通向河流对岸的森林。”隈研吾介绍作品“莲屋”,这座建筑由洞形露台和西洋棋棋盘般的轻型多孔墙面组成。


“我希望用石头来衬托莲花花瓣的轻盈,我以厚重的材料,石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风可以从中吹过。”




五、成都·知美术馆


坐落在成都新津老君山下的知美术馆,做了配合老君山的轴线,凸显老君山的规划;使用当地很久以前就保有的土烧瓦片材料;以及新津这个地点,表现出道教文化连绵不断恒久不变的传承。少见的透明、兼具垂直性和螺旋型的展示空间,把水的意境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瓦”相连接,使得建筑的外在形态有着非常流畅的动感,但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动静相宜的状态。


-end-

来源:最陶瓷  ID:zuitaoci


长按二维码和HND设计师做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